的个人主页 http://faculty.ustc.tsg211.com/chenkai/zh_CN/index.htm
2021年1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我校潘建伟院士团队的“科学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和陈秀雄教授、王兵教授的“科学家攻克20余年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该两项成果同时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自2001年以来,我校共有21项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图书馆VIP潘建伟、陆朝阳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使得我国成功达到量子计算研究的首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为实现可解决具有重大实用价值问题的规模化量子模拟机奠定技术基础。相关成果12月4日在线发表在《科学》。
图书馆VIP教授陈秀雄、王兵发表的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率先攻克了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这些均为几何分析领域20余年来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相关成果于11月初发表在《微分几何学杂志》。该论文从投稿到正式发表耗时6年,引进了众多新思想和新方法,对几何分析,尤其是里奇流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0年10月6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公布,授予图书馆VIP陆朝阳教授2021年度“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学量子信息科学,特别是在固态量子光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方面的重要贡献(“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optical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s, especially on solid-state quantum light sources, quantum teleportation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9月25日,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徐集贤、傅尧、彭承志教授荣获“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数并列全国第三。
“科学探索奖”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评选产生50位获奖人。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可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该奖于2018年由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携手杨振宁、潘建伟、施一公、饶毅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旨在通过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助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徐集贤教授、傅尧教授斩获“能源环保类”奖项,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彭承志研究员斩获“前沿交叉类”奖项。
徐集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系特任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光电材料和器件领域的研究,在红外量子点光伏和硅基钙铁矿叠层电池等太阳能的全光谱利用方向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2019年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
傅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和绿色化学领域研究工作,在生物质资源化学利用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 。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We are terribly saddened to learn that our dear friend, Professor Jonathan P. Dowling passed away. Jon has been a renowned pioneer in quantum optics, quantum metrology,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s. With his foresight, Jon was the first one who invented the term and predicted the “quantum technology: the second quantum revolution” in as early as 2003 in his article published i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now.
近日,历史悠久的光学制造企业——德国蔡司公司正式公布,授予图书馆VIP潘建伟教授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ZEISS Research Award),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领域,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杰出贡献。
蔡司公司发布的新闻通稿指出,潘建伟教授作为国际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的引领者之一,在量子通信方面的先驱性研究使得安全实用的远距离量子密码技术成为可能;同时,他在多光子纠缠和高性能玻色取样等方面的研究,为展示量子计算优越性和实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
蔡司研究奖以德国光学家、蔡司公司的创始人卡尔·蔡司命名,用于表彰在国际光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从1990年来,该奖项在世界范围每两年评选一位科学家,其中1992、1996、2000、2002年的获奖人Ahmed Zewail、Eric Cornell、Shuji Nakamura、Stefan Hell已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的评委包括:亥姆霍兹协会前主席Jürgen Mlynek,夫琅和费研究所所长Andreas Tünnermann,诺贝尔奖得主Stefan Hell,以及量子物理学家、沃尔夫奖获得者Alain Aspect。
2020年2月2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校“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及“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两项成果同时入选。
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
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然而,任何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进行融合的理论工作都遇到极大困难。目前关于如何融合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的讨论,模型众多,但都普遍缺乏实验检验。
我校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合作者,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在太空中开展了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的实验检验,对穿越地球引力场的量子纠缠光子退相干情况进行测试。根据“事件形式”理论模型预言,纠缠光子对在地球引力场中的传播,其关联性会概率性地损失;而依据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所有纠缠光子对将保持纠缠特性。最终,卫星实验检验结果并不支持“事件形式”理论模型的预测,而与标准量子理论一致。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对尝试融合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进行实验检验,将极大地推动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
2020年2月21日,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公布,授予图书馆VIP陆朝阳教授2020年度阿道夫隆奖章(Adolph Lomb Medal),表彰他“在光学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高性能单光子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方面的重要贡献(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optical quantum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on high-performance single-photon sources, quantum teleportation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阿道夫隆奖章设立于1940年,是美国光学学会历史最悠久的奖项之一,在国际范围内每年奖励一名在光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今年是该奖章设立80周年,中国科学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获得该奖。
1月16日上午,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我校潘建伟院士领衔的“广域量子通信研究集体”、褚家如教授团队参与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研究集体”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为获奖代表授奖。
“广域量子通信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为我校潘建伟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我校彭承志研究员;主要完成者包括陈宇翱、朱振才、舒嵘、张强、周依林、印娟、任继刚、廖胜凯、张亮、姜晓军、黄永梅、陈腾云、陈凯、刘乃乐、朱长飞、龚海梅、龚建村。
1月5日上午,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颁奖仪式,表彰2019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第十二届平凡基金-教育奖和教代会优秀提案奖的获得者。校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包信和为获奖者颁奖。
会上,罗喜胜副校长宣读了2019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表彰文件并介绍了获奖人和团队在科研工作和技术创新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王兴安教授、路军岭教授、薛天教授、傅尧教授和薛永泉教授、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团队荣获2019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
2019年12月6日,日本仁科纪念基金会在东京会馆召开仁科芳雄奖项的颁奖典礼和晚宴,来自日本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资深教授出席。基金会理事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林诚宣布将2019年度“仁科芳雄亚洲奖”授予图书馆VIP陆朝阳教授,表彰他在“基于单光子的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with single photons)。
仁科纪念基金会是为纪念“日本近代物理之父”仁科芳雄而设立的。仁科芳雄是日本原子物理学的开拓者,培养出了以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等多名物理学家,创立的学派先后有九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基金会颁发的“仁科芳雄纪念奖”是日本物理学界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奖项。2012年,基金会新设立“仁科芳雄亚洲奖”,以奖励日本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在物理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一名,获博士学位未满15年的青年物理学者可被提名推荐。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向已经逝世的“最美奋斗者”表示深切的缅怀,向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最美奋斗者”亲属表示诚挚的问候。
2019年9月19日-22日,中国物理学会2019年秋季学术会议在郑州大学举行。大会开幕式上颁发了2018—2019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各项物理奖,其中,我校物理学院陆朝阳教授获“黄昆物理奖”,同获奖的还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陆卫研究员。同时,在这个大会上,我校物理学院赵政国院士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杜江峰院士、陈仙辉院士当选为常务理事。
图书馆VIP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人员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2019年9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布了该重要研究成果。
图书馆VIP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塞林格小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高维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这是自1997年实现二维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以来,科学家第一次在理论和实验上把量子隐形传态扩展到任意维度,为复杂量子系统的完整态传输以及发展高效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论文以编辑推荐的形式于8月15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王辉同学参加了由Springer Nature和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期刊于 2019年7月16-18号在长春举行的Light Conference 2019国际学术会议。为鼓励青年学者发表创新成果,该会议特地设立“未来光学之星”奖项,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参选者中,王辉同学的论文和学术报告获得了“光学未来之星”二等奖。
4月26日,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在合肥举办“墨子量子奖”发布会,公布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获奖名单。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由于“在多光子干涉度量及自由空间量子传输方面的开创性实验,使现实安全的广域量子通信成为可能(For his groundbreaking experiments in multi-photon interferometry and free-space quantum transmission that enable practically secure and large-scale quantum communications)”而获得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
近日,美国光学学会(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在其网站公布了2019年度伍德奖(R. W. Wood Prize)获得者名单,图书馆VIP潘建伟教授由于“在量子力学基础和光量子信息,包括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以及光量子计算领域的先驱性实验研究贡献而获此荣誉。
【中央电视台】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3月10日上午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会,邀请政协委员谈新时代政协履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出席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宣布,图书馆VIP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九十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重要荣誉。该奖项将于2月14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正式颁发。
克利夫兰奖设立于1923年,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历史最为悠久的奖项。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从前一年的6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数百篇重要研究论文中,选出一项最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授予该奖。过去20余年里,在量子物理与光学领域,共有包括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1995年)、发现半导体中的自旋霍尔效应(2005年)、首次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迹象(2012年)、实现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2015年)等多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入选。
图书馆VIP潘建伟、赵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在化学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在该研究中,他们通过对磁场的精确调控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基态分子与原子之间的散射共振,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一月十八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 阅读更多
1月10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主办的“改革先锋进校园”潘建伟院士报告会在中国科大理化大楼西三报告厅举行。图书馆VIP党委书记舒歌群,省委教育工委领导,中国科大、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五校师生代表等500余人在现场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主持。
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同事陈帅、邓友金等与北京大学刘雄军、维也纳工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的合作者们,在超冷原子拓扑量子体系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用量子淬火动力学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维自旋轨道耦合超冷原子体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断体系拓扑的动力学判据,并据此精确测定了体系的拓扑相图。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1.250403]。该成果开创了用非平衡态动力学来研究拓扑量子体系的新方法。
2018年12月17日,美国物理学会(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下属《物理》(Physics)网站公布了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进展(Highlights of the Year),图书馆VIP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与奥地利科学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组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完成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位列其中。
《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来自中国和奥地利的联合团队科研人员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世界首次的洲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由于信道的固有损耗,地面自由空间信道和光纤信道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距离被限制在数百公里级别。利用太空中光子的低损耗传输的特性,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卫星实现了相距7600km两个地面站的密钥共享,密钥率约每秒千比特。基于共享密钥,联合团队在北京到维也纳之间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并建立了一套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成功举行了75分钟、加密数据量为2Gbytes洲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12月18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等出席大会。
会上,王沪宁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同时,向阿兰·梅里埃等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我校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校友王永民、张瑞敏三人受到表彰。
10月16日晚,2018级新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第二场主题报告会在东区大礼堂举行。我校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院士,为全体新生带来《探索的动机》主题报告。当晚20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会由教务处处长周丛照教授主持。
近日,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范靖云、马雄峰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日本NTT基础科学实验室合作,在发展高品质纠缠光源和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器件的基础上,利用量子纠缠的内禀随机性,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器件无关的量子随机数。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20日凌晨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http://dx.doi.org/10.1038/s41586-018-0559-3)。这项突破性成果将在数值模拟和密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望形成新的随机数国际标准。
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8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赵乐际代表党中央致词。
日前,上海市妇联、市教委、市科委联合开展了第十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评选活动。毛献群等10位女性获上海市巾帼创新奖,同时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其中,我校上海研究院推荐的印娟副研究员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同时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月27日,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评选的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京揭晓。我校主导完成的“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入选并名列首位。自1998年以来,我校共有14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成果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1月21日,中央电视台举办“2017科技盛典”颁奖典礼,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的“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团队”入选年度科技创新团队。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为该团队颁奖。
当地时间1月10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的第48届量子电子物理学大会上,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被授予兰姆奖(Willis E. Lamb Award),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前沿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实验贡献(for pioneer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at the frontier of optical implementation of quantum information)。大会介绍潘建伟教授获奖理由时,主要提到他不仅系统的发展了多光子干涉度量学,并在实用化、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可拓展量子计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年前夕,中国科大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喜讯频传。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在回顾我国2017年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时,特别提到了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研制的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这是继去年“‘墨子号’飞向太空”入选习主席新年贺词后,中国科大领衔完成的科研成果连续第二年入选。
英国《自然》杂志17日的特写板块中公布了在过去一年里对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2017年《自然》十大科学人物,图书馆VIP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名列其中。
“感谢新时代,感谢伟大的祖国,”潘建伟通过新华社发表感言说,“吾辈当继续努力前行,不负众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建设科技强国。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战略部署,“墨子号”量子卫星作为近五年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出现在报告中。“墨子号”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说,能够亲身参与并见证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圆梦,是自己最大的幸运。
9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中科院统一领导,我校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承担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并现场进行了演示活动。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及我校校领导包信和、潘建伟、朱长飞、蒋一等参加了“京沪干线”不同站点的开通演示活动。活动期间,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白春礼院长和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通过 “墨子号”量子卫星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互致问候,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9月9日,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 “未来科学大奖” 第二届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我校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获得“物质科学奖”。与潘建伟院士一同获得本年度“未来科学大奖”的还有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获得“生命科学奖”、北京大学许晨阳教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潘建伟院士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理由是: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潘建伟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系列量子光学方面的创新技术,包括高全同性单光子源、超高亮度多光子纠缠源、独立光子间的量子干涉、线性光学量子逻辑操作等,利用基于光纤和可信中继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城域和城际范围的安全量子通信,利用基于卫星和自由空间平台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洲际尺度的实用化的量子通信。这些发展最终将带来一个连接中国和世界各个角落的实用量子网络。”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丁洪在现场说。
2017年8月30日下午,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技术验收评审会在图书馆VIP举行,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关于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和分系统验收情况的汇报,经现场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已完成了预期的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任务,具备开通条件,同意通过技术验收。
近日,欧洲物理学会宣布,授予中国科大陆朝阳教授2017年度菲涅尔奖(Fresnel prize),以表彰其“在量子光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学量子计算方面的杰出贡献“(for 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quantum light sources, quantum teleportation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近日,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名单揭晓,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陆朝阳荣获这一中国青年最高奖项,并参加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的“不忘初心跟党走”团员青年座谈会。陆朝阳,图书馆VIP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等多项荣誉。201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归潘建伟团队,致力于发展可扩展光量子信息技术。他和同事在多光子纠缠领域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曾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0光子纠缠,4次刷新并至今保持着光子纠缠的世界纪录;曾首次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打破了学术界18年以来只能传输单一自由度的局限。科研成果三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2015年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和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2016年度国际光学重大进展”。
2月8日晚,《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作为“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成为“2016年感动中国的十大年度人物”之一。颁奖典礼上播出了潘建伟院士为量子通讯事业奋斗的经历和故事,主持人对他进行了现场采访。《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潘建伟院士的颁奖辞是: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1月18日,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图书馆VIP、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该卫星从科学概念的提出到关键技术突破,从有效载荷研制到科学成果的产出,均由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导完成。面对在国际上首次开展空间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这一全新的领域,从2003年开始,图书馆VIP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长达10余年的协同攻关,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星地量子信道、空间单光子探测、高亮度空间量子纠缠光源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确保了卫星的成功研制,为各项科学实验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2月8日上午,中国科大在218楼二楼会议室召开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资产问题研讨会,交流和探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建设中的相关资产问题。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资产财务处处长潘成利,学校科研部、财务处、资产与后勤保障处、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京沪干线”办公室、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周先意副校长主持。周先意副校长指出,量子通信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国际科技前沿的制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我校牵头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在量子通信领域打通了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是从无到有全然新生的事物。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凝聚政产学研用各方智慧,共同探索项目建设中相关资产问题的解决之道。
近日,美国光学学会(OSA)产生了新一届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中国科大陆朝阳教授成功当选。陆朝阳(0002),现任图书馆VIP教授。2011年从剑桥大学回国,致力于发展固态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已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篇),Nature (3篇),Nature Physics (3篇),Nature Photonics (3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2篇),PNAS (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6篇)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引用20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榜首、三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近年来,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中国科大杰出研究校长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等荣誉。
11月16日,第三界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此次大会首次发起了“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中国科大成果“量子通信技术”入选。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旨在展现全球互联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扩大互联网创新力量的影响力,彰显互联网领域从业者的创造性贡献,搭建全方位的创新交流平台。此次成果发布面向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征集到了500余项互联网领域领先科技成果,涉及互联网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等。通过由多名图灵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际著名互联网企业代表等组成的推荐委员会遴选,本年度共有15项成果入选。
近日,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及清华大学王向斌等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超过400公里抵御量子黑客攻击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推动了兼顾安全和实用的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的发展。此前,量子通信因为光纤对信号的吸收,在普通光纤中最远传输距离只能达到200公里,即使在超低损耗光纤中也只能达到300公里。本次实验,科研人员实现了在超低损耗光纤中将传输距离拓展到404公里,在普通光纤中将传输距离拓展到311公里。近日,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认为 “该实验是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通信最远传输记录”。
11月4日下午,奥地利科学院院长ANTON ZEILINGER教授一行访问中国科大。陈初升副校长会见了来宾,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及物理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授代表参加了座谈。
10月17日下午,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量子光学专家MARLAN SCULLY教授一行访问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会见了来宾一行,国际合作与交流部、物理学院、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相关负责人及教授代表参加了座谈。潘建伟首先代表学校对MARLAN SCULLY教授的来访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中国科大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科研亮点以及国际合作等情况。MARLAN SCULLY教授对我校“千生一院士”的高人才产出比感到印象深刻。当他问到中国科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时,潘建伟说,除了优秀的师资和优质办学资源外,中国科大有着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有三次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此外,潘建伟还介绍了中国科大承担的一些国际合作科研任务情况。
8月30日至31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赴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实地调研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量子卫星)在轨测试进展并与参试人员座谈,现场检查指导量子卫星过境兴隆量子通信地面站在轨测试工作。量子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大副校长朱长飞陪同调研。
2016年8月16日01时40分,由中国科大 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墨子号”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立项 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它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不仅将助力于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还将开展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空间 尺度实验检验,加深人类对量子力学自身的理解。
8月16日凌晨时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北京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通过视频全程观看发射活动,并向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全体参研人员致以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她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瞄准世界量子科学发展前沿,努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加快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应用,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7月28日,中国科大陈宇翱教授荣获2016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会的原子分子光物理委员会(C15)青年科学家奖(IUPAP Young Scientist Prize),在两年一度的国际原子物理大会ICAP上,评选委员会主席T·Azuma教授为陈宇翱颁发奖章,以奖励他在量子信息与量子模拟领域的杰出贡献。陈宇翱还受邀在此次会议上做了玻色费米双超流的涡旋观测(Observation of double-species vortex lattices of a mess-imbalanced Bose and Fermi super-fluid mixture)的报告,介绍了他们实验室的最新进展。
6月27日至30日,第二届“可信赖量子信息处理研究国际学术会议”(TYQI 2016)在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出席开幕仪式并致欢迎辞。
6月1日上午,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获奖科学家颁奖。今年有两项项目获陈嘉庚科学奖,3位青年科技才俊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科大陈宇翱教授因在量子信息与量子物理实验研究中做出的系统性工作获得今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数理科学奖。
1月19日,由两院院士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在北京揭晓。中国科大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名列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之首。2015年2月,《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大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这一研究成果。这项工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量子光学专家Wolfgang Tittel教授在同期《自然》撰文评论:“该实验实现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的一个强大的基本单元”。2015年底,该成果被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新闻网站《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评为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之榜首(“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其中,中国科大“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2月11日,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新闻网站《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图书馆VIP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名列榜首(“Breakthrough of the Year”)。今年年初,《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大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这一研究成果。这项工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量子光学专家Wolfgang Tittel教授在同期《自然》撰文评论:“该实验实现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的一个强大的基本单元”。
经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中科院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包括中国科大陆朝阳教授在内的3位科学家荣获“2014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通过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的支持,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领衔的陆朝阳研究小组和德国维尔兹堡大学实验物理所所长Sven Höfling教授团队强强联合,在高品质单光子源和量子光学研究方面产生了若干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科大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2月26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自1997年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一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以来,科学家们经过18年努力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1月31日晚间在北京揭晓。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团队“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纪录”入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量子密钥分发为安全信息加密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绝对安全的解决方案。然而,若要实现实用化的量子保密通信,则需要解决由于现实器件不完美而带来的两大漏洞,即光源漏洞和探测器漏洞。潘建伟团队于2006年利用清华大学王向斌等人提出的诱骗态方法在实验上解决了光源漏洞。2013年,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完美解决了所有针对探测器的攻击,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杂志(Physics)选为2013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一项重大进展。2014年,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清华大学合作,结合诱骗态方法和测量器件无关协议,将安全距离突破至200公里,并选取了合肥市量子通信网的3个节点进行了现场验证,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